2007年11月28日 星期三

阿正老師談臨帖

為什麼要「臨帖」?這些文字已經流傳千百年了,我這樣一直重複地抄寫前人已經寫過無數次的文字,意義何在?
直到幾年前拿起「史晨碑-東漢隸書」,它是我國中時臨摹的第一本字帖,大概寫過兩百遍以上了,如今再臨摹時彷彿正在還原當時書法家書寫時的情境。更深刻地說:「就像透過臨摹的過程,再向一千多年前的這位不知名的書法家學習」。
感人的詩詞章句,從古至今一直被書法家們重複抄寫於筆墨之間,其感人處又在哪裡呢?
舒伯特在二十歲時,譜寫了「鱒魚五重奏」,一百多年來,有無數音樂家演奏了數不清的場次,感動了好多好多人,至今還製成CD唱片。我家還有兩個不同版本,時時播放,常常帶給我愉悅的心情。不同的音樂家、不同的地方、不同的聽眾,即使同一首曲子,都會牽動著不同心情,因而產生不一樣的感動。樂曲的生命也就能一直綻放出不一樣的芬芳,而不會祇是一成不變的陳腔老調。
詩詞章句的一再抄寫、豈不也是同樣的道理。將文字的感受及書寫時的心情,透過「筆墨」表現出來,不也就是一篇動人的樂章了。
上星期五07/11/23應志遠老師在桃李館跟大家聊到,「音樂」就像「書法」一樣,是有線條變化的!從「鱒魚五重奏」我深深地體會到,書法線條的背後要有心情感受的牽動,才能扣人心弦!

沒有留言: